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秋日楓林即景 ( 作者--山風)

【楓林深秋懷四季】
夢回春分
微泛紅暈的楓葉帶著小花
有如幼兒清新討喜的笑顏
在翠綠的山林裡
將許多夢境注入一抹抹紅霞
純淨新葉 活力無限
生命正在躍動

憶起大暑
青翠的楓葉終於染成墨綠
象徵著盛夏陽光的無窮能量
在樹梢枝頭的綠葉間
積一季的成長為豐碩的果實
熟透老葉 歷經風雨
生命逐漸茁壯

已然立冬
深秋催化了滿山焦紅的楓葉
就像累積智慧的垂暮長者
枝端看似沉思的老葉
讓養分無私地回饋宿存的枝幹
秋風過處 落葉飄零
生命迭起交替

穩渡大寒
落葉脱盡換得滿樹的寒冬禿枝
好比勇士依然維持堅忍的姿勢
結實纍纍的楓樹
似冬陽下陷入長考的沉默弈者
北風吹過 毅然落子
生命隨遇而安


【秋山尋楓不辭遠】
小時候老師說:寶島四季如春,樹木終年常綠。
曾經年少志狂,綠野任遨遊,遊蹤遍山林,
當時閃過的念頭:何不在綠林中尋訪不一樣的色彩?
一如北國森林的四季五彩繽紛,
於是走遍千山萬水,不辭辛勞探查森林的色譜變幻,
在綠意盛行的亞熱帶森林中,寶島子民獨鍾楓紅。
與楓結緣,更與小文結伴走過悠悠歲月,
那時曾見過她書中珍藏的片片楓葉,得知伊人喜好。
於是綠林四處遊梭,用心錄下大山南北的楓葉情資,
不忘分享紅葉滿林的意像,樂於伴她同遊楓林秋山。

走過千山珍藏楓葉情


拉拉山的迷霧,一直深鎖著福巴越嶺古道,
早年曾探索斷斷續續的越嶺路,終於促成了今日的古道重整,
朝發巴陵,暮抵福山,如今拉拉山的紅檜和山毛櫸終與世人相見,
偶見一片小小的掌葉槭林,揭開了台灣七裂楓葉的棲所。

拉拉山的掌葉槭林


走過玉桂嶺的大峭壁,來到石碇鄉的藤寮坑溪邊,
農人們在閒暇時來到溪中捕蝦,笑問山人何事而來?
探峰頭尖的山路,卻不料在溪邊欣見青楓樹成群,
於是秋意深濃的季節攜家帶眷同遊,紅葉谷之名從此而起。

峰頭尖與紅葉谷的楓林


探查鹿角坑溪森林正起勁時,發現上游溪邊的大楓香林,
雲霧飄渺中聽見對面水聲如雷,白茫茫中屢尋不獲吼嘯之瀑,
雲開日出的瞬間,溪邊山壁上的長瀑驚鴻一瞥,
坐擁楓林而觀瀑,楓林瀑布之名就此流傳。
後人溯鹿角坑溪前來觀瀑,自然用心尋找楓林之典故,
細看峭壁上點綴幾顆青楓,也就認同楓林瀑布之名了。

鹿角坑溪上游的楓香林及對面山壁的楓林瀑布

楓林瀑布的下段及崖邊的青楓紅葉


台灣賞楓少不了奧萬大,遠涉碧湖水庫深處的山林,
深秋無緣造訪,夏日偶有梅峰之行,歸途順道入奧尋楓,
仰望楓香巨林高聳入雲,未見紅葉,遙想秋末紅霞漫天。
於是秋高氣爽就近遊山,兩人散步北投半嶺的水圳小徑,
亦步亦趨,踏秋獵影,拾得滿林秋色。

奧萬大的楓香巨樹林與秋天紅葉

北投半嶺的水圳步道賞楓香


【森盧近鄰賞楓紅】
森廬不種楓槭之樹,只因前庭的三棵細葉欖仁遮去一片天,
牆角不顯眼的三角楓迷你小樹,當然成不了庭園楓紅氣候。
大溪三層台地不愁無處賞楓,森廬街坊自有槭樹紅葉,
初春新葉泛紅暈,深秋滿樹火紅,秋風掃落遍地紅葉,
拾得楓葉片片,珍藏森廬的田園鄉居時光,感恩惜福。

森廬芳鄰的青楓春葉與秋葉

珍藏森廬的紅葉與感恩歲月


偶然造訪大漢溪對岸的齋明寺,欣見園林櫻楓環抱古寺,
通往惜字亭的小徑,幾片變色楓葉捎來秋的信息,
探得園中紅葉漫空鋪地,濃濃的秋意順手分享親朋好友。
有意賞楓儘速前來相聚,莫待禿枝空渡寒冬。

齋明寺秋楓的紅葉與親友分享


森廬近鄰的大片楓林就在石門:大壩下,後池堰兩岸,
楓香林夾道,槭樹林滿山坡,秋芒銀穗迎風飄,
旭日下東山一片火樹銀花,芒花激火,楓紅欲燃,
環湖公路上情侶攜手同遊,老者踽踽獨行。

石門水庫的的秋芒與楓紅


單車騎士見楓下馬,讓溪邊水車與樹梢紅葉錄下秋之旅。
路旁的年青人成排賞楓,取景的姿態各有千秋,
獵影者拉出長鏡頭,漫天紅葉中精挑細選。

石門水庫賞楓人百態

從近樹葉隙間眺望遠山,紅葉與山嵐爭豔,
自葉縫窺尋水庫,一江湖水伴著鐘樓,頓悟日月如梭。



楓林深處的小溪拱橋上,猶有冬日記憶深藏腦海,
記得依人撐傘漫步雨中的倩影,聲聲呼喚楓葉情,
今秋楓林拱橋依舊,豔陽投下紅彩,晴雨不知已過幾寒暑。

石門山坡楓林拱橋的冬景與秋色


秋日將盡,珍惜楓林情緣,結伴遊遍山林,
莫待冬日足跡過處,徒聞落葉沙沙作響。



【旅情之外】
亞熱帶的台灣低山地區大多生長著常綠闊葉林,溫帶國家常見的秋天紅葉或變色落葉樹種較少見,或零星點綴於常綠林中,或成群出現於森林發育(演替)的早期,後來會被常綠樹種所取代,所以紅葉楓林成為空間與時間上極為珍貴的林相,乃秋冬之際訪山覽景的熱點。
在台灣一般稱為楓林的落葉樹有兩大類,一類是金縷梅科的楓香屬,台灣原產有一種,即楓香,其葉為互生,單葉多為三裂,幼時或為五裂。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穗狀,雌花聚合成球形之花序,果實亦呈蒴果集合之球體,外有刺。另一類是槭樹科的槭樹屬,其葉為對生,單葉呈三至七裂,台灣三角楓為三裂,台灣掌葉槭為七裂,最常見的青楓則呈五裂,花雜性或單性,花序為總狀或圓錐狀,果實帶有二翅膀,形如飛蛾。本屬的中名兼具楓或槭之稱,但與上述之楓香完全不同,兩者以葉的排列(互生/對生)與果實形態最容易區別。
C01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左)與青楓(Acer serrulatum)(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