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實驗林二三事 - 5 (作者 - 小奇 )

【國土復育條例 (草案)】
這是去年高考的考題,沒想到進來後就要開始辦這方面的業務。國土復育條例是行政院通過的草案,目的是彌補過去政府的山地土地管理政策,將國土依海拔劃分保育區域,逐步辦理濫墾地或放領地的回收。該政策的立意非常好,儘管將來通過或執行勢必面臨很大的阻力。影響最大的是中部 1500 公尺以上的山區,像大甲溪上游的梨山、北港溪上游的力行產業道路,以及濁水溪上游清靜廬山一帶,這些地區幾乎都是經過非常暴力的開發,從稜線到溪谷落差一千多公尺,一片地也不留。試想,國家每年要花大筆經費整治這些地區,不管是交通動線、水土保持或災後救援、補助等,以保護這些高經濟作物的開墾地。整治經費全民買單,但賺的錢還不是落入私人口袋,透過媒體電視的報導,社會大眾永遠都只看到墾民苦的一面,而且經過種種農民福利保障,他們繳的稅比一般人少很多,這是明顯不公平的事。

但來到水里營林區後,實際接觸一些墾民,發現這裡面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空間。我們的契約林地墾民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居住在外地城市,有其他收入來源,透過土地交易而取得該林地,算是一種投資行為。他們可能擁有大片土地,但不一定自身投入工作,整地種植採收都雇工處理,像這樣的利益其實很可觀,兩甲的檳榔園據說每年就有幾百萬的收入。而且這類型的林農通常比較配合一些全民造林或獎勵造林的政策,因為土地並非其切身擁有的,撥一塊地造林還有錢拿,何樂而不為 ? 另一種人多是在地的居民,依賴該片土地為生計,可能從祖父輩就在該地從事開墾,他們是真的把畢生的心血投注在這塊土地上,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觀念深植於他們心中。什麼是復育、保育,他們根本不會去想,因為這是在生計之後的問題。若要收回墾地就好比奪走他們的生命,就算給予補助,基於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他們也不見得割捨的下。

良好的林地管理政策,應該就如同蘇老師森林生態學教科書最後一頁所闡述的,將土地分成生產系統和保護系統,保護系統應盡量涵蓋台灣各個海拔的天然林型,旨在保護基因、物種、生態系的多樣性,任何造林作業都不要施加其上,裡面可以從事各種學術研究或適度的觀光遊憩,同時又可發揮其國土保安的效用 ; 生產系統裡面才去經營生產各種農、林產物,其實這些如果有規劃好的話,也未必要全面禁伐。選擇一個坡度較緩的集水區去經營林業、生產木材,也許像農業一樣走向精緻化,那傳統林業也並非完全沒有生存空間,畢竟林業是比農業更環保更健康的產業。林務局目前的林地分區已朝向此一概念去架構,如果真能落實去執行,那應該已經蠻完善了。而國土復育條例是針對以前留下的爛攤子,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已經被過度開發了,尤其是中部山區,幾乎找不到地方可以做自然保留區了,偏偏中低海拔又與人民的生活最為密切,此草案要通過一定會遭受很大的阻力。

所有的變革或改革都需要魄力才能執行,若是因顧忌太多而一再拖延,那什麼事也辦不了,抗爭是一定會面臨的,但怎麼在執行中照顧到那些真正弱勢的農民,而不是那些既得利益的投資者,需要決策者的智慧。

左圖為大風子科的薄葉嘉賜木,零星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山區。

實驗林二三事 - 4 (作者 - 小奇 )

【造林政策】
進入林業界工作後,才了解原來我們的造林樹種是這麼的多樣,很可惜多樣的都是一些外來種 -- 楓揚、汴桐、黑板樹、柚木、桃花心木、木棉花 … 等等,可以稱得上是無奇不有,特別是看到木棉花一顆顆在山坡上盛開的樣子,那種感覺真是突兀到極點。最近實驗林在編列撰寫新的經營計畫,裡面還有提到外來種的危害和監測一節,我們自己就造了那麼多外來種,不知道該用什麼立場去看待它。過去做的事就算了吧,雖然現在提倡用鄉土樹種造林、適地適木 ( 但這口號好像民國六十幾年的教科書就有人提出了,為什麼最近才這樣做 ?) ,生態系經營的觀念也喊了近十年了,我們林業對生態系原則有什麼認知呢 ? 就這點來說我覺得實驗林比林務局還要保守多了,也就是傳統林業的觀念仍較佔優勢。

去年在我們營林區努力交涉下,收回一些契約林地的墾地來造林,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時代變了,有些林農年紀大了,漸漸無力從事山上的農業,而年輕人多到都市工作,不願意接下這個擔子,這是收回墾地很好的契機。我第一次看到這片回收的檳榔園,所有地上物的檳榔都已經移除,造的樹種是紅楠,整片山坡約三四甲地,種的全都是紅楠。那時就在想,幾十年後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林分 ? 紅楠純林 … 。 ? 我好像只有在陽明山的面天湖附近看過非常優勢的紅楠林,但那是當地特殊生物 - 環境因子綜合作用下的產物,而且也沒到純林的地步,台灣的常綠闊葉林更是以多樣性為著,像這樣欲仿造自然卻又不像樣,反而會變得更奇怪,看起來人工針葉林還順眼的多。更何況這地區的紅楠並不多,而是以大葉楠和雅楠為主,新植造林地邊緣就有好幾顆雅楠的小苗長的比造林木還好,不過可能會在撫育時當雜木除掉了吧。


造林一直被林業機關視為有效的成果政績,但若要真的符合生態原則,為何不尊重大自然的演替機制,例如在深山中的崩塌地,只要不危害到人類社稷的安全,幾乎不太需要強制實施崩塌地造林。雖然演替過程會出現被林業視為雜木的植物社會,但現在林業已經不以經濟為導向,即使如血桐、白匏子等雜木,也是自然機制中的一環,更何況還有一些稀有物種會出現在這類植物社會中, 不需要特別歧視這些「雜木」林吧 。

左圖為柳葉山茶乍看之下很像有毛的柃木,看到花才發覺是山茶屬的植物,它的特色就是小枝和葉背有許多毛

實驗林二三事 - 3 (作者 - 小奇 )

【水里營林區】
由於現在有關森林的施業已經很少了,所以林政或林地管理方面變成營林區最主要的業務,巡山幾乎是例行的工作,每天都可到山裡面去「散步」。之前打的如意算盤是,不管到哪個林業機關,都想先找一個山區工作站蹲著,尋遍當地所有的植物,看能不能挖出一些有趣的東西。可惜的是水里地區因為開發歷史悠久,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天然林可言,只有一小段的山頂稜線還有部分天然林殘存,而且水里地區的契約林地是比例最高的,種檳榔、竹林或其他作物的面積可能都比人工林來的多,更不用說幾乎不存在的天然林了。水里營林區的範圍從海拔 200 公尺到 1200 公尺左右,如果以前能對部分天然林加以保存,那這裡可能是全實驗林唯一擁有榕楠林帶林型的地方。在水里北側的二坪附近,在營林區範圍以外,但因為有發電廠和水庫的關係,對於原始林相的保存反而比實驗林完整,那裡可以找到一些低海拔的稀有種如梭羅木、菱葉柿、沙楠子樹等。我比較納悶的是,對於一千公尺以下的原始森林,為何北部地區 ( 尤其是台北 ) 反而保存的比中南部還要完整 ? 不知道是否因台北山區多雨而不適合發展山區農業的關係。

在半天窟山附近海拔約 1200 公尺的稜線上,大概是這區殘存的天然林,不過大概僅有稜線左右十幾公尺的範圍,再下去就是造林或竹林。這裡樹種還蠻多樣的,非經調查計算難以判斷其優勢種,以殼斗科種類最多,有長尾柯、火燒柯、錐果櫟、三斗石櫟、子彈石櫟、大葉校力等,樟科則以肉桂屬最多,其他尚有烏心石、黃杞、紅子莢迷、粗毛柃木、狗骨仔、福建賽衛矛、山羊耳等,應該是這地區典型楠櫧林帶的上坡櫧木型林型。林下地生蘭的種類也頗為豐富,有黃唇蘭、寶島羊耳蒜、花柱蘭、長葉根節蘭、阿里山根節蘭,還有一種較特殊的黃花線柱蘭,此種在鳳凰山和和社都有採集記錄。

而在稜線以外的中下坡已無常綠天然林存在,都是一些墾地、造林、或次生林,造林地的原生種以樟科楠屬植物為優勢,大葉楠、雅楠、香楠幾乎隨處可見,它們多長在林緣或林下微光的環境,但這種環境卻不見殼斗科的植物。

有些老舊造林地內也又不少有趣的物種,能反映一些地區的特色,像茜草科的南投涼喉茶 ( 右圖 ) ,是這裡造林地常見的地被植物,但分佈僅侷限於南投一帶山區。另外還有小西氏楠,在一些舊造林地偶爾可見,以及稀有植物柳葉山茶,出現在北向坡面的柳杉林地內,數量還不算少。之前同時看到這兩種物種是在六龜鳳崗山的造林地內,它們都是分佈在中、南部相似環境的地方。另外 16 林班的老舊杉木造林地,已經被闊葉樹種入侵,其中有蠻多大風子科的薄葉嘉賜木,大風子科算是一個熱帶的科,在台灣大部分都分布在低海拔山區,但因為人為的開發氾濫以致很多種都變成稀有植物,薄葉嘉賜木雖然全省廣泛分佈,但數量不多,我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看過這麼多的族群。同行的一位在地人卻也認得這種樹種,不過他叫的是一個名字讓我摸不著頭腦的名字 -- 「望仙姑」 ( 台語 )-- 似乎是它的土名,據說吃了可以顧筋骨。可見一些原生植物其實都有蠻久的利用歷史了。

實驗林內有各式各樣的「農作物造林」,如茶、檳榔、梅子、柑橘、竹林等,當地有許多季節性的農產品都是出自我們的契約林地,像冬筍、春筍、茂谷柑、臍橙、脆梅、醃梅等 … 。在鄉下地方有一個好處就是常可以吃到各時期的盛產農作物。其中以竹林的面積最大,計有孟宗竹、桂竹、麻竹、刺竹,有些竹林甚至達百年以上的開墾歷史,已經跟當地居民的生活緊密相繫。大部分的竹林都有經常整理、挖採竹筍,林下保持的相當乾淨,但仍有一些偏遠地區的竹林較少人為的開採,林下的植物種類也相當繁多,有許多地生蘭特別喜歡這種環境,竹林下的蘭科種類甚至比造林地或天然林更為豐富。推測也許是因為竹林的排它作用對某些常形成優勢的草本植物有抑制作用,但不致影響蘭科植物,因而讓出一些生態空間使得某些地生蘭有機會生長,這方面應該是一個蠻有趣的研究課題。這裡竹林出現的蘭科計有花柱蘭、凹唇小柱蘭、大花羊耳蘭、心葉羊耳蘭、細筆蘭、一葉鍾馗蘭、雙囊齒唇蘭、狹瓣玉鳳蘭、等等,幾乎快囊括這區出現的地生蘭種類。


右圖為小西氏楠分佈在中南部中海拔的山區,它跟其他常見的楠屬植物最大的區別是在於葉的形狀,倒橢圓形的葉形帶著特殊的尾尖,葉緣略為反捲。

實驗林二三事 - 2 (作者 - 小奇 )

【沙里仙溪流域】
第一次來到沙里仙溪畔,是跟著鍾博士領軍的調查隊進來的。終於見識到了這片實驗林的天然後花園,雖然才海拔一千公尺左右,溪水卻比想像中冷冽清澈。這發源自玉山群峰的溪水,一路蜿蜒流經幾個山地主要的植群帶,幾乎可稱的上是台灣山地植群的一個縮影。站在溪谷裡兩邊是楠櫧林帶的溪谷型森林,主要樹種有雅楠、大葉釣樟、山香圓、還有不少胸徑一公尺以上的原生樟樹。

沿著稜線攀援往上,一株株肖楠矗立在這段瘦稜上,雖然數量不致形成優勢種,但總是突出於樹冠層上,構成這片森林的特徵。我也是近年來才觀察到這種原生肖楠的林型,他們喜歡生長在北部、中部中低海拔的溪谷兩旁,日照較為強烈的土坡或崩壁上,如果看習慣種植的肖楠,一定無法想像它們在野外的樣子,是這樣地粗曠挺拔、枝幹蒼勁。

伴隨著肖楠生長的,還有少數幾株威式帝杉,粗壯的樹幹挺立於其他闊葉樹之上,據鐘博說,全實驗林僅有這個地方有帝杉出現。其他的闊葉樹種是一些稍為耐乾性的物種,諸如狹葉高山櫟、大葉石櫟、台灣杜鵑、珍珠花等。令人意外的是,這種乾燥的地方居然蘊藏不少著生蘭科的種類,幾乎會上樹的屬都派一兩個代表出現,而捲瓣蘭就有四、五種以上,其他尚有金草蘭、小攀龍、連珠絨蘭、二裂唇莪白蘭、紅斑松蘭 … 可以說是賞蘭者的寶地,有那種一路走來如數家珍的興奮心情。

在海拔約 1600 百公尺左右,進入了典型的櫟林帶闊葉林,殼斗科的代表是狹葉櫟、森氏櫟、錐果櫟等櫟屬植物,樟科的代表是新木薑子以及木薑子屬的植物,其他有木荷、細枝柃木、白花八角、厚皮香、西施花等。台灣各地櫟林帶的組成在屬的層級幾乎都差不多,在種的層級則會有一些差異,像在北部的話,森氏櫟會被毽子櫟所取代 ; 在這裡的木薑子屬出現玉山木薑子,在北部則比較少見到。在台灣的常綠闊葉樹林象徵著發育完熟的氣候極盛相森林,多樣性非常之高,光看樹木不看地被,隨便圍個 20 x 20 公尺的樣區都可取到二、三十種樹種。

沙里仙溪並非僅有象徵氣候極盛相的常綠闊葉林,這裡的落葉林更讓我印象深刻,深秋的時候,整個西南向坡面已染了整片黃,猶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站在新中橫上往這裡眺望,櫸木林的葉子全都掉光了,只剩下如雲般一朵朵的枝冠,霎是美麗。這種闊葉落葉林在台灣通常出現在水分梯度較低的地方,因為它們可以在冬季落葉,在非生長季節減少對水分的需求。而影響水分梯度的因子很多,例如土壤發育不良,含石率較高,或是地表裸露、蒸發作用旺盛,或是位於向陽的坡面,接收較多的直射光等,它包含的林型也非常多樣化,有赤楊林型、櫸木林型、台灣胡桃林型,還有由多種千金榆屬、槭樹屬植物所構成的落葉混淆林等。至於其生長的環境有何細部的差異,可能尚須進一步的研究。

圖左: 傘花捲瓣蘭,蘭科是高等植物中種數最多的一科,而捲瓣蘭又是台灣目前已發表的蘭科種類中,種數最多的一個屬。傘花捲瓣蘭是該屬中葉子較大的一員,多數的捲瓣蘭的花部型態都差不多像這樣,唇瓣像舌頭般的吐出來,基部縮狹有一個關節跟蕊柱連接,模樣甚為可愛,其種類多達二十幾種,可見其細部的變化有多豐富。

實驗林二三事 -1 (作者 - 小奇 )

去年底高考分發後,離開了住了將近十年的台北市,調到南投的台大實驗林工作。住都市住久了,到了中南部的鄉下地方生活,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有好也有壞。其實台大實驗林也是我選填志願的優先考量,理由是不想那麼快就進入一個全然的行政體系--例如林務局,實驗林也許還可以接觸一些研究相關的東西; 二來畢竟台大森林系也是待了好幾年的地方,實驗林裡面也有蠻多以前的熟面孔。我剛報到的時候,是在竹山的實驗林管理處,待了一個月後,又被派到實驗林的水里營林區,到現在,扣除掉受公職訓練的時間,到水里大約滿二個月。

當初在考公職以前,其實對公務體系一直沒什麼興趣,但若說要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卻又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繼續唸博班,因為對於自己想做什麼題目、想唸哪個領域,都很猶疑不定。到現在,擔任公職一段時間後,雖然沒真正辦過什麼大件的公事,但對於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轉個念頭想想,如果能在公務體系對於台灣的森林生態有所貢獻,那也算不負森林生態研究室出身的期望吧。

鄉下地方的工作生活跟都市很不一樣,在這裡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泡茶。管理土地的工作,無可避免要跟當地居民有深切的互動,客人來了都會泡茶招待,在都市裡似乎沒有這個習慣,常常一日會有三四次茶敘。我發現在這種比較基層的單位,處理事情用的方式跟中央不太一樣,在泡茶聊天中可以解決的事情,會比電話或文書往來要有效率的多,有時候埋頭苦幹反而不如交際手腕的重要。有一次最深刻的體驗,是接到民眾電話投訴,懷疑一個發包的整治工程偷挖民眾山坡地的土去施工。陳情的是一位老歐巴桑,在電話裡講的我都摸不著頭緒,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後來跟一位資深的技工到現場去看,他花了十幾分鐘的時間,講一講就解決了,他會請村長用工程的尾款做蛇籠護坡,盡量趕在豪雨季節來前做好。如果是我的話,可能還死腦筋的卡在要追究包商責任的思考,問題是沒有確切證據,而且中間也還換過承包商。

【實驗林簡介】
台大實驗林位於南投縣的西南部,承襲自日據時代東京帝國大學的 ”台灣演習林 ” ,到現在已經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當地人都習慣稱我們為「演習林」 ( 台語 ) ,面積大約佔了台灣全島的百分之一,轄區劃分有溪頭 、清水溝、水里、內茅埔、和社、對高岳六個營林區,管理處位於竹山鎮,竹山顧名思義為一個盛產竹林的山城,下面是 Wiki 百科對它的介紹:

" 竹山鎮舊稱「林圮埔」。明鄭時期,鄭成功部將林圮率眾入墾,使竹山成為南投最早開發的地區。清乾隆年間,此地已成街肆,成為通往中央山脈的重要據點,故有前山第一城的美名。 "

也因為開發歷史悠久,實驗林雖然包含廣大的林地,但轄區內也包含不少開墾地,這些墾地演變到今天成為許多契約林地,也是我們林地管理比較頭痛的部份,算是一個歷史包袱,這些契約林地大概就佔了實驗林五分之一的面積。

扣除掉契約林地和造林的部份,天然林所佔的比例可說不多了,大部分都集中在人跡罕至的地區,尤其以和社營林區的沙里仙溪佔了最大的比例。剛來實驗林的時候,能有幸跟著鍾年鈞學長到裡面去做調查,才開始接觸實驗林的一些天然植群。鍾博士雖然已經退休,但現在仍活躍於山林之中,實驗林裡面有什麼植物在哪裡,問他最清楚了,一些植物分類學者要來做採集前都會先去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