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樂山樂水終無悔 -- (作者--蘇鴻傑)

悼綠林伙伴高瑞卿
盛夏熱浪襲人,我們經常在大溪森廬避暑。那天早上烈日當空,我在庭園樹蔭下清理落葉,屋內的電話響了,小文首先接聽,只聽到她聲音有點驚慌,連連說:你快跟他本人報告,我趕緊叫他進來。我感到大事不妙,以為是在養護所的老媽又出狀況,連忙停手衝到屋內,接起話筒,卻聽到學生來報告高瑞卿伙伴在坪林水域採集標本,意外溺水往生的消息,雖然事發後送到醫院急救,仍然無法挽回生命,這一記晴天霹靂,震撼至今猶存,餘波仍在我們昔日研究室伙伴之間盪漾。
在我的印象中,瑞卿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卻很投入他的工作,他不會跟老師聊天,見面只談學術研究。他於八十二年來找我作碩士論文,當時我正接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蘭科植物群落調查計劃,除了一位專任助理以外,我需要另有一位研究生共同出野外,於是邀他加入綠林遊梭的行列,順便在採集調查中設置樣區,將立霧溪流域的森林植群加以分析,以便配合蘭科植物的棲地生態解說。此後兩年多他便一直沉溺在這個計劃的調查與研究之中,我慶幸找對了人。
我們曾共同調查太魯閣附近的棲地與石灰岩植物,我特別提到三棧溪流域以前採集紀錄很少,有必要加以調查。我們第一次去勘查路線,他自告奮勇從台北開吉普車南下花蓮,並開車溯溪,以便尋搜沿岸的登山路線,起初溪床平坦好走,吉普車可以長驅直入,後來溪床漸陡,溪石阻路難行,瑞卿仍然奮力驅車深入,我看行車已有困難與危險,乃請他停車於岸上,全体人員下水溯溪前進,沿溪邊找路並採集植物,為以後的調查奠定基礎。兩年後計劃圓滿結束,瑞卿也以立霧溪集水區的森林分析完成碩士論文。
碩士班畢業後,他在林業試驗所服務。有一天回學校找我,商討發表他碩士論文的事,那次他也沒有聊別的,但特別送我一株我沒採過的罕見野生蘭,另有幾片非洲堇的葉子,知道師母培育了很多非洲堇,他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特殊品種,便索取了葉片相贈,他的有心讓我們從這些葉子培養出尚未收集到的品種,增加了森廬的生物多樣性,每次這幾種非洲堇開花,小文都會提到這位學生的贈與。
除了發表學術研究論文,瑞卿也注意到生物多樣性的普及與推廣,他幾年前與研究室伙伴陳俊雄合作出書,他們請我為這本「台灣行道樹圖鑑」寫推薦序文,出版社也邀我在新書發表會上致詞,那一天在會場見到他容光煥發,我祝賀他耕耘有成,繼續努力,他仍然是一句謝謝,沒有多談。我知道多談只是客套,再加油才是實料,果然今年初他又與伍淑惠伙伴合作,出版了「台灣海濱植物圖鑑」一書,看來他的興趣已從山林擴及水域。
最近看到他對台北植物園水生植物的用心維護,並給植物園志工們上課,博得學生們的敬愛,也在網路上也看到他研究水生植物的熱心與專注,我才得知他新增的研究領域與成果。他確實能學以致用,並且樂在其中,不斷為自已所鐘愛之知識耕耘,默默地為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推展盡一份心力,終至忘我而大意出險。

長夏漫漫,送走英年伙伴,老師心情與鳳凰花開的校園離情全然不同。
花開花謝,物換星移,綠林遊梭客探索大自然,必然也得敬畏大自然。


瑞卿與研究伙伴三棧溪之旅,啟動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蘭科植物研究。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各位老師及學長姊們好
高瑞卿學長/老師的研究室最近完成搬家,相關研究成果仍會陸續發表,也許上頭不會掛上高學長的名字,但其貢獻依然不減。
謝謝高學長的鼓勵及生活與學術的分享,讓我們擁有許多美好的經驗,現在我們在社會各領域中繼續編織新的故事,逐夢踏實,我們會繼續在遊山玩水中發掘自然的美好貢獻給人群。

808研究室掃地工